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栏目导航
常州市光华学校>>辅助栏目>>栏目备份>>动态调研>>文章内容
基于课标 展望课堂
数学教研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7-06-0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潘雅萍

随着《生活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进,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5月,数学教研组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数学课堂教学调研,现将调研数学课堂教学中发现的优点与不足进行总结,通过总结与提升以期能找到推动并促进我校数学教学进一步发展的策略与办法。

(一)学习方式趋于自主性

《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之上,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通过调研,每位数学老师均能组织有效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动。例如:刘丽燕老师执教的《得数是2的加法》一课中,用积木、图卡等实物,让学生经历摆放1+1=这个过程,理解算理及算法,在自己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究出“1+1=2。”然后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地列式计算。倪叶飞老师执教的《百以内的数》,先对学生进行1-100数数的引领,再让学生通过唱数、数实物、小组间合作共同数等活动来使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单一的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由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一个积极主动建构过程。

(二)数学活动立足生活化

数学活动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有效利用来自学校、家庭、社区等方面的资源,设计数学实践活动借助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实际应用的过程,积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经验。

在调研中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注意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例如:王登丽老师执教的《年月日》,利用家中的日历、台历、手机等电子设备上的日历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月份、日期、星期、每月天数等信息,并在平时每天上课前都询问学生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等常规性问题,让学生在数学课中学会年月日的知识,并运用到平时生活中,解决生活问题。还有王芳老师执教的《厘米的认识》、黄芳老师执教的《连减》、杜文洁老师执教的《得数是9以内的加减法》都立足生活资源,创设生活情境,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总之,教师已经充分注意了数学生活化问题,懂得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育技术应用熟练化

课标中明确:“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须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的整合,注重实效”。老师们的信息技术观念加深,上至对于电子设备不太熟练地中老年教师薛老师、孔老师、黄老师,下至青年教师刘老师、倪老师、黄老师、王老师,几乎每一位老师都会在数学课堂中使用PPT、实物投影、交互式软件等信息技术方式,通过多媒体的声音、影像、动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尽管在调研中看到了各位老师在原有基础上,结合课标要求,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突破,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不足。

(一)课堂参与度不高,加强个别化指导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调研中发现,每个学习活动开展,班中ABC组学生参与度差异性较大,A组学生参与热情较高,能配合老师的所有指令要求;B组学生需要在老师的不断提示下才能集中注意力,基本能参与学习活动;C组学生几乎没办法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由于学生的智力有限,行为及情绪控制能力差,没法静心学习,在课堂中,老师往往会忽略这部分的学生。因此,在课堂中也应当设计适合C组学生的学习活动,加强个别化指导,做到统筹兼顾。

(二)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注重多样化评价

新课标强调: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重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对学生生活数学的学习评价要加强过程性、诊断性评价。通过调研,教师普遍淡化评价活动的设计,课堂上对学生的情绪、行为的即时评价欠缺,评价表象浅层次的居多。对于C组学生的教学评价,老师往往停留在批评的层面,应当多关注其做的好的地方,夸大优秀行为,注重过程性的评价。

 教学无止境,我们还需继续努力!                    (杜文洁   2017.6)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光华学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990169 联系邮箱:czghxx@126.com 联系人:霍老师 邮政编码:213001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晋陵南路8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